【通訊員楊森浩報道;李萌、方雲攝影】12月09日下午一點半,bevictor伟德官网四平路校區綜合樓1503室,由院學術研究中心、院青年教師聯誼會和院研究生會聯合主辦的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理論探讨的學術沙龍隆重舉行。
金瑤梅老師主持沙龍
院長助理、院學術研究中心主任金瑤梅老師主持沙龍。我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五位在讀博士研究生先後作主旨發言。
2011級博士研究生李興建同學發言
博士生導師王濱教授點評
博士生導師蔣曉偉教授點評
2011級博士研究生李興建同學作了題《論“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教學方式有問題》的發言,他從中新網一篇評論談起,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教學方式有問題”觀點的片面性。他從三方面論證自己的觀點:一、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不等于馬克思主義某些具體理論觀點沒有過時。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好,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問題,也有教學方式的問題。三、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水平不高。王濱教授在點評中詳細論證了“過時”這個概念,闡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重要性。蔣曉偉教授在點評中指出,發言内容僅僅分析了問題,缺乏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
2011級博士研究生劉洪霞同學發言
博士生導師蔣曉偉教授點評
毛惠彬老師(右二)提問
2011級博士研究生劉洪霞同學的發言題目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背景下中國文化軟實力探析》。她從文化軟實力界定、中國文化軟實力現狀分析、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途徑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意義四方面論述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的重要意義。蔣曉偉教授在點評中分析了發言在選題、摘要和關鍵詞方面存在的問題。毛惠彬老師指出,什麼是文化和什麼是軟實力需要區分清楚、中國文字是不是引領中國走向世界文化強國之林的最大障礙需要明确。金瑤梅老師認為,增強文化軟實力最大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并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文化大發展的借鑒作用。
2011級博士研究生單颍華同學發言
2011級博士研究生單颍華同學題目是《費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覺”對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啟示》,她首先闡述了費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覺”概念的内涵,然後從困境所在、原因分析、措施和路徑四方面論述了“文化自覺”對馬克思主義大衆化啟示,她認為“自覺”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重要途徑。針對她的演講,與會老師和同學展開了熱烈讨論:蔣曉偉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大衆化必須涉及人民群衆利益問題,必須與人民群衆的意志相适應;王濱教授分析了“自覺”的内涵;這時有同學提出精英化和大衆化的界定,對這個問題與會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熱烈讨論。
2011級博士研究生姜麗同學發言
李振教授點評
2011級博士研究生姜麗同學作了題為《以文化自覺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言。她從三方面展開論述了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化自覺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二、當代大學生中缺乏文化自覺自信的影響因素;三、以文化自覺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李振教授在點評中深刻分析了當前文化研究存在的問題,指出當前文化研究的關鍵是認清文化危機的嚴重性。
2011級博士研究生任楊文同學發言
博士生導師丁曉強教授點評
2011級博士研究生任楊文同學發言的題目是《從認知到信仰:在“兩新組織”勞動者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衆化》。他從邊緣化危機、現實需求的客觀存在和通俗易懂三方面展開論述,詳細闡述了在“兩新組織”勞動者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必要性和實現路徑。丁曉強教授作了點評。他首先肯定了發言主題的鮮明特點,然後從兩個方面作了闡述:一、大衆化的核心問題在于理論創新,必須對人民大衆的利益訴求做出表達,在了解人民群衆的訴求中推進理論創新;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大衆化與文化的發展結合起來,充分提升人民的文化素養。
現場
最後,金瑤梅老師對本次學術沙龍作了簡單總結:思想交鋒激烈、緊扣時代主題。随着熱烈的掌聲響起,金瑤梅老師宣布本次學術沙龍圓滿結束。
發言博士生與點評專家合影
出席沙龍的有我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丁曉強教授;博士生導師蔣曉偉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濱教授;李振教授、杜嚴勇老師、王謀寅老師。院黨總支書記毛惠彬老師也出席了沙龍。院部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