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勇報道】本學期,我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部推出了在雙周二下午“四個一”集體備課系列活動,先後有11位老師做了主旨發言,取得了明顯成效。
所謂“四個一”集體備課活動,就是在一學期内,每位任課教師在輪到自己的那次主旨發言中,講述一個有一定新意、與教學内容有關的學術論點,介紹一個行之有效、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式,提出一個教學難點問題,回答一個教學難點問題。
本學期,各位主講教師分别講述的學術論點主要有: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産率不一定成反比;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不一定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共産主義社會之後應該還有更先進的社會形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對其生産關系進行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内的變革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産力發展騰出了空間;真理不是單一的結論,而是系統化的體系;活勞動隻是商品新增價值的源泉;生産要素參與分配的合理性在于它創造了勞動條件;《資本論》不僅是一部經濟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本體論的哲學著作;辨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石。
教師們交流的特色教學方式、方法主要有:上課要有節奏感;要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作用;巧妙運用提問式教學方法;合理運用互動讨論式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巧妙運用經濟社會熱點問題、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對學生進行心理牽引;通過安排學生上台演講加強與學生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行學生演講與引導性讨論相結合;與學生一道認真讀一點最重要的哲學原著;每節課安排1-2位學生發言,教師進行現場點評,并用心記住學生的名字;上課要有激情,激情來自于對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共産主義理想的“真信”,來自于對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基本内容的“真懂”,來自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這一神聖崗位的“真愛”,來自于力求為學生上好每一堂政治理論課的“真情”,來自于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力争提高教學水平的“真求”,來自于保持積極向上、生氣勃勃、充滿自信和豁達的“真心”。
教師提出和回答的教學難點問題主要有:如何向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物質觀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基礎?如何向學生講清楚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如何向學生講清楚“矛盾的對立面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人定勝天”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觀點?如何處理好知識體系的傳授與意識形态的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何使知識體系的講授真正具有說服力?價格在多大程度上由價值決定,在多大程度上由供求決定?不變資本的價值為何是等額轉移到新産品之中?如何講清“社會再生産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産品的實現問題”?如何向學生講清楚隻有勞動創造價值以及勞動怎樣創造價值的問題?如何向學生講清楚活勞動與物化勞動、抽象勞動與具體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個别勞動與社會必要勞動、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幾對概念的關系以及這幾對概念與價值的關系?如何向學生講清楚哲學中的價值概念與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概念的關系?
馬原教研部本學期“四個一”集體備課系列活動,既促進了教學經驗的互享,推動了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又提升了教研部的學術氛圍,提高了教師開展科研的積極性,發揮了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達到了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