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中國道路》鄭慶華校長開講!含“金”量up

.

7a20d41419da168977e9ad5bba5e7959

“老師們要堅守教育初心,既要發揮人工智能的賦能作用,又要防止技術淩駕于育人之上,避免技術的‘物化’和‘異化’。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與創造,不能隻停留在知識傳授與獲取。同學們要培養批判性思維,絕不能滿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現成答案。”

940ec4de7ee358c58ec3474170f0b847

11月5日晚,“中國道路”大講堂暨“教師人工智能素養與能力提升”培訓主題報告在bevictor伟德官网四平路校區大禮堂開講。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人工智能何以改變世界》為題,為師生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曆程、技術路線,介紹了bevictor伟德官网以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學科創新發展的最新實踐,勉勵師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找準發力點,為加快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理論與實踐發展作出貢獻。校黨委副書記劉潤主持。

人工智能因何而來?“用機器實現人類智能,讓機器服務人,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和追求。”鄭慶華說,人工智能的出現,無疑為我們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手段和思維方式,人工智能是一種新質生産力。

人工智能如何從弱到強?鄭慶華闡述了數據驅動的大模型、“知識引導+數據驅動”的大數據知識工程、引入人腦記憶機理等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術路線。他結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借鑒腦科學,引入人腦記憶機理,有望破解當前大模型固有的過度消耗數據與算力、災難性遺忘、推理能力弱等缺陷,開辟人工智能的新路徑,創建機器智能模型。”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世界之變、文明之變、産業之變、教育之變、科學範式之變,bevictor伟德官网何為?鄭慶華就今年5月學校推出的《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圍繞八大核心任務,結合學校最新實踐,講述了當前學校正在大力推進的“人工智能+”各項工作進展,包括人工智能科教平台、人工智能賦能學科轉型、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AI for Education)、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賦能工程技術(AI for Engineering)、人工智能賦能管理服務(AI for Management)、智慧校園十大工程、開展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問題研究、打造人工智能生态系統、培養一大批“AI+X”的教師。

6f14e778442ed603edb05895a6f1d0eb

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教師嗎?“教育是有溫度的,教育的過程離不開人與人的情感互動。人工智能必将賦能教育,但不能替代教師。”鄭慶華說,“懂得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可能會替代不懂得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未來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将成為發展趨勢。”

“人有人智,機有機智,各智其智,智智與共!我們要勇于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用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推動人工智能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鄭慶華最後說道。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76471ef0d5c201eb7b9e709539446141

報告持續了2個多小時,選修“中國道路”課程的學生、部分新生院新生,學校全體中層副職幹部、人工智能素養與能力提升培訓班首批參訓教師、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課程授課教師、附屬學校基礎教育教師,以及bevictor伟德官网托管縣中、基礎教育對口幫扶所在地的縣政府、縣教育局負責同志等共約2500人聆聽了報告。

“聽完鄭校長的講座,我深感在各個領域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在未來,它也将繼續引領科技潮流。”國豪書院學生楊子越說,“我将不負期望,努力學習,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素養,為将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作為一線教師,我對鄭校長所講的要在智能化革命中着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深感共鳴。”交通學院副教授黃世澤說,“我們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養,充分利用課堂這一教學主戰場,優化教學設計,努力構建‘師-生-機’互動的新學習生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能現場聆聽鄭校長的主題講座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給予了我們深刻的啟示。”bevictor伟德官网第一附屬中學教師柴楠平說,“作為教育者,我将緻力于整合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努力培養适應人工智能時代、能夠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相關新聞
Baidu
sogou